最近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明年的经济工作,其中提到明年要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推动五大任务有实质性进展;这句表述其实释放出一个重要信号:目前五大任务的实施还没有取得“实质性”成果,明年改革的任务还很艰巨。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说过,“中国已经进入改革的深水区,需要解决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所以新的一年,改革要想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啃下硬骨头并不容易;要坚定信念用尽全力,要学学“庖丁解牛”,开动脑筋找准具体的着力点。
就拿五大任务的“去库存”来说,这项任务在今年的推进中出现了“打摆子”,北京、深圳等一线城市的房价迅速升温,随后南京、合肥等一批二线城市房价暴涨,以至于在“930新政”之后,一大批地方政府不得不重新祭出了限购限贷的大旗;与此同时,在三四线城市,房地产的库存只是降低了四个点左右,效果并不算明显。面对这样的楼市之变,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去库存”在实施过程中为什么出现了某种意义上的“效果偏差”?“去库存”难道错了吗?
实事求是的说,我们不仅要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也需要用历史的眼光看问题,不能刻舟求剑;在去年年底,国内商品房待售面积达到71853万平方米,不仅如此,库存还在继续增加,2015年12月份比11月末,楼市库存又增加2217万平方米,在当时的背景下,中央出台的“去库存” 势在必行。可是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的是,房地产市场牵一发动全身,“去库存”牵扯到宏观经济稳定、金融稳定、牵扯到地方财政、牵扯到消费需求、牵扯到社会保障、牵扯到百姓的家庭投资,牵扯到实体经济,这样一个复杂的工程,用不得蛮力,一定需要“因地制宜”、“因房制宜”、“因产制宜”,不能“千城一策”,把大城市的实际情况和三四线城市等同起来,要把政策的稳定性、延续性、和灵活性结合起来。
作为一个区域性特征十分明显的产业,只用一把尺子去丈量是不够的,庖丁解牛之所以能取得成效,就是因为刀子“下的准、下的狠”。“依乎天理,批大却,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依照一头牛的生理结构,切入筋骨缝隙,顺着空处进刀,甚至筋脉经络骨骼相连的地方,尚且刀都碰不到,更何况分开大骨呢!
这次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持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这其实就是推进改革的“本质规律”和“手段”。稳、准、活、实、托底,就是要找准不同城市、不同房产类型、不同供需情况、不同发展阶段的筋脉、骨骼,做到结合国情、因地制宜、科学研判,审慎决策、狠力推进,合理统筹。与此同时,加快研究适应市场规律的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只有这样,我们在求得实质性进展的过程中,才能啃好硬骨头,求得好发展。
樱桃好吃树难栽,不下苦功花不开,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经济环境,我们必须争分夺秒,抓住宝贵的历史机遇,动脑筋、下苦功早一步实现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交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历史答卷。(作者 中央电视台《央视财经评论》栏目制片人、对外经贸大学开放型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赵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