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18日  星期五
热门搜索:民主办会  规范运作  改革  服务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改革发展 >  专家观点
国企改革这五年:怎么看
【添加时间:2017-10-17 】   来源:企业观察网 分享:

  过去的5年,是国企、央企翻身的五年。根据国资委主任肖亚庆9月30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办新闻发布会上的介绍,截至2016年底,中央企业资产总额达50.5万亿元,较5年前增长80%。2012-2016年中央企业累计实现利润总额6.4万亿元,较上一个5年增长30.6%;上缴税费总额10.3万亿元,较上一个5年增长63.5%。

  这5年,翻身的不只是经济实力,还有国企、央企的舆论环境。随着国有企业实力不断壮大,国企的一举一动,已经成为“大国工匠” “国之重器”,可谓举足轻重。

  5年下来,国企似乎不再是低效率的代名词,央企也不再只是资源垄断者,而是全球市场竞争参与者,成为“大国崛起”的形象代言人。

  总体看,这5年成绩可圈可点。如果有什么不足,那可能是我们看问题的视角不同。观察的角度不同,结论就不同。看似不同,实为相同,无非是观念不同,而事实摆在那里。

  9月底,一位经济学家在分析供给侧改革和经济增长的关系时说,2016年中央强力推进供给侧改革之后,与之相关的行业迅速放缓,而其他非相关行业掉头向上。但不久之后,供给侧改革相关行业的价格和利润激增,甚至超过非相关行业的平均水平。他因此得出结论说,强力减产使得价格回升、利润暴增,反而挤占了非相关行业的盈利空间。如果不改革,经济进入上升周期,所有行业都会回到各自正常的利润水平。

  这让我想起商界流传已久的那句著名的天问:“我知道我的广告费有一半浪费了,但是我不知道是哪一半?”

  如果用这句话,来衡量过去5年国企的成长,我们可能无法辨别哪些是改革带来的成就,哪些是经济周期的作用。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不改革,肯定不是这个结果。其实,广告主如果转换思路,把广告开支当做投资,而不是成本费用的话,这个问题自然就有了答案:有风险,也必须做。国企改革也一样,明知一些问题可能一时半会解决不了,但是还得做。事实上,也绝不会白做,时候到了,效果自然就有了。

  如果我们放长视线,回顾过去40年的改革之路,细想一下,每走一步,每个阶段,不都是如此吗?利改税、拨改贷、贷改投、债转股、营改增,承包制、厂长经理负责制、股份制改造、现代企业制度、新三会、全流通,破产法、企业法、公司法、证券法、基金法,每走一步,哪个不难?不论直接操盘的企业家,还是亲身经历的观察家,都不会忘记这样一种感觉,每出台一项新的改革,总觉得还不到位,总还有那么多的问题待解决。可是等到下一个阶段到来时,有些问题已经不存在了,至少当初担心的问题,已经演变成新的问题。

  未来5年,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关键时期。在经历前后两个完全不同的30年之后,即将走进第三个30年的中间点,若能保持平稳势态,持续前行,或将迎来一个真正的新时代。与过去不一样,未来5年的重要性在于,它不像前面两个30年的任何一个时候,容不得任何闪失。因此,稳健、持续、做实,将是国企改革未来5年的关键词。

  所谓稳健、持续,就是继续在所有制方面,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做实同股同权;在公司治理方面,完善中国特色的公司治理体制,做实董事会;在“管资本”方面,加快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和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改革试点,做实授权经营;在激发企业活力方面,完善职业经理人和员工持股等激励机制,未来五年,都需要进一步做实,而不是停留在文件和汇报材料上。

  如果有什么建议的话,那就是在做实国企改革措施的同时,民营企业生存空间、发展环境,也需要政府重新审视。未来5年,民营企业的信心与国有企业的成长,将是一个硬币的两面,能否营造一个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市场化营商环境,将决定中国经济未来5年的走向。

京ICP备14027375号-1    版权所有: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    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   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