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11日  星期五
热门搜索:民主办会  规范运作  改革  服务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改革发展 >  专家观点
国资民资共同做大中国经济 访国资委研究中心研究员许保利
【添加时间:2018-03-16 】   来源:中国经营报 分享: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之中,包括腾讯、阿里集团、百度等知名企业都在积极参与其中。

  本轮混合所有制的深度和广度是前所未有的。这带来国有企业的迅速发展。

  相比之下,民资发展的速度不及国企。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之间的关系正在发生微妙变化。国资委研究中心研究员许保利对此进行了解读。

  国企与民企在共同进步

  《中国经营报》: 2016年和2017年,央企的利润增速较快,局面一片向好,尤其是2017年中央企业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5.7%,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7.3%,是历史同期增加量最高的。超过了一些知名民企的发展速度,你分析的原因有哪些?

  许保利:近两年,央企业绩呈现出较好的态势,可能要好于民营企业。央企的这种向好主要是推进改革的结果,如加强董事会建设,完善公司治理;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化解过剩产能,去杠杆,处理僵尸企业;加强内部管控,提升管理水平等。

  民企发展可能遇到些问题,感到不如央企发展得好。我们不能说,央企发展得好,是挤压民企的结果,就像民企发展得好不能说是挤压国企一样的。国企发展曾经有过不如民企的时候,但从自身找原因,通过体制机制的转换,在如何适应市场上下功夫,因此,国有企业终于突围而有了今天的天地。如果说民企目前遇到了问题,这里会有外部环境的影响,但在体制机制上是否需要有些改革调整?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鼓励有条件的私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国企通过建立并不断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了适应市场竞争的体制机制,民企虽然有天然适应市场发展的基因,但根据外部环境及自身状况的变化,同样也需要不断地进行自我变革,尤其是进行企业制度的创新,这样才能实现持续的发展。

  《中国经营报》:在这之前,国企的发展也是具有一个过程的,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之间,是怎样的发展历程?

  许保利:改革开放以来,在进行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的同时,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即民营企业,是改革开放的重要方面之一。非公有制经济几乎是从零起步,但其同市场有着自然的结合,加之,当时短缺的良好市场环境,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发展。而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需要进行体制机制的转变,有一个不断适应市场、学会在市场竞争中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相当数量的国有企业被市场淘汰,退出或被非国有化。国有企业虽然在发展,但因体制转换发展速度必然要受到影响,比民营企业慢了很多。正是两者速度上的差异,使其国有经济、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发生了巨大变化,民营企业由很小的比重很快就在并不很长的时间超过了国有企业。这时,给人们印象是国企在退,民企在进。实际上,国企也并没有退,若说退,只是国有企业中的个案,而国有企业整体上仍在进,只不过速度要低于民企。国家也未明确提出要国有企业退出,而是明确指出,国有企业改革不搞私有化。国有企业有退出,这只能是国有企业进行市场化改革的代价,是国有企业继续前进的成本支付。

  2002年以来,应该说,国有企业发展出现了新的变化,即发展速度加快。相比之下,民企则势头好似不如以前,但仍在发展,这是不能否认的现实。应该说,两者各自基本上保持比较平稳的发展速度,并一直持续下来。目前,民企比重应该是在三分之二左右,其他部分则是国企为主。若只是从比重的变化上看,应该是民企在进,国企在退。但从各自的发展速度上看,它们都在进,只是存在速度上的差异。

  矛盾与企业性质无关

  《中国经营报》:本轮国企改革和以往国企改革的区别?如何看待混合所有制改革量与度的问题?

  许保利: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应该是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正是我国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现实。二是在同一企业中国有资本与民营资本共存,形成混合所有制企业。应该说,第一个层面的混合所有制已经得到迅速的发展,而第二层面的混合所有制需要推进发展。因此,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鼓励发展非公有资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鼓励有条件的私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对国有企业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这里必然涉及到国有股权与非国有股权的比重问题,即谁拥有控股权。但是,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不能以非国有资本拥有控股权为标准,而应该是以国有股权与非国有股权共融于一个企业中。至于说,谁拥有控股权,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说得很明确,这就是谁都可以。在改革实践中,各种所有制股权比重的大小还是由参与混改的各方协商来定,形成由各参与方都能够接受的混改结果。

  对于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央是非常重视的。2016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国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在今天,如果混改仍局限在国有企业集团中的二级及以下企业,我认为是没有很好体现“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国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的含义。所以,今天的混改应该更多地放在集团一级法人的层面上。

  《中国经营报》: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也表现出,公有制经济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态度和需求。你如何看待,新时期,两者之间的矛盾与发展?


  许保利:正是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共同发展,才有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创造了中国奇迹,使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而从二者的关系看,国有企业在曾经存在的领域中发展,民营企业则利用当时短缺的市场环境积极填补市场的空白,满足市场的需求。它们的产出一同推进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同时,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也在互补中携手并存,共同发展。一些民营企业是国有企业的供应商,提供着国有企业生产经营的投入品,如装备制造业,国有企业需要的零部件,很多都由民营企业提供;还有一些民营企业为国有企业创造市场,如互联网企业则需要国有基础电信运营提供的网络服务来运营。当然,国有企业、民营企业无论是在同一市场上还是在产业链上下游关系上,都会存在矛盾与冲突,这种矛盾与冲突是企业市场交易的结果,同企业的性质无关,是源自于企业的交易。从企业性质上来解释交易中的矛盾与冲突是不客观的。

  国企、民企的发展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做大了中国经济体。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我们仍然需要国企、民企在互补中、在竞争中共同发展,推动新时代中国经济的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要求我们必须要发展民营企业,否则何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因此,党的十六大提出“两个毫不动摇”。十八届三中全会重申了“两个毫不动摇”,并提出“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十九大提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但同时提出,“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记者:索寒雪

京ICP备14027375号-1    版权所有: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    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   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