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企业信用管理发展历程考察中国企业信用管理发展史,可以发现我国企业信用管理经历了三个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前的初始期,从90年代中期到本世纪初的启蒙期,以及近三四年的发展期。
初始期的企业信用管理特点是信用思想朴素、信用管理形式简单、企业对信用管理的需求很小。
企业信用管理必然伴随着企业赊销和信用风险的诞生而诞生,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前,我们内贸交易的赊销量极少,企业销售基本采用现汇形式,因此在内贸企业中没有信用管理的概念。但是,这个时期我国国际贸易中开始出现赊销行为。信用中国打造中国信用监督平台当时国际贸易的结算方式除了信用证结算外,付款交单、承兑交单和挂账等信用结算形式已极为普遍。我国外贸企业与欧美企业洽谈出口时,经常被要求赊销货物,中国外贸企业既感到新奇又疑惑不安。于是,在那个时期外贸企业信用管理的第一个需求---了解外国企业的信用状况---就顺理成章地诞生了。而90年代初期外贸出口赊销的盛行,也使坏账大量出现,外贸企业的账款追收也逐渐增多,这也是信用管理初始期的一个现象。
启蒙期的企业信用管理特点是外贸经济活动信用管理需求平稳、内贸经济活动信用管理需求上升、内贸企业开始尝试试用一些信用管理服务,信用需求逐渐进入到经济交易的主体企业--内贸企业中。
进而90年代中后期,由于国家对外贸出口赊销的严格控制,赊销行为逐渐减少和萎缩,外贸企业对信用管理需求下降,由于国家对外贸出现赊销的惨痛经验教训使外贸企业对信用管理工作仍然重视,在这个时期,外贸企业和三资企业仍然是企业资信调查的主力军。而这个时期更显著特点是,内贸企业开始对信用管理提出要求。内贸企业自96、97年以后竞争开始加剧,商品过剩态势越来越明显,内贸企业向下游客户赊销开始出现,信用风险在内贸业务中逐渐增大。为了防范风险,内贸企业朴素信用管理意识上升。内贸企业信用管理主要集中在追讨账款上,很多内贸企业在这个时期专门成立了"追账部门"或"清欠部门"。启蒙期企业信用意识仍是朴素、自发和零散的,没有对信用管理形成系统认识,企业内部信用管理的层次很低。
从2000年以后,企业信用管理工作进入到大发展时期。无论是内贸企业还是外贸企业,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均开始重视信用管理工作。而且,企业信用管理工作已经由单一、零星的管理模式逐渐转变为全面、系统的管理模式,在企业内部管理中,信用管理的层次和地位明显上升。一项调查显示,目前我国拥有信用管理部门或相关职能部门的三资企业已经达到80%,是我国企业信用管理的典范,而我国外贸企业这个比例为37%,5000万以上销售规模的民营企业这个比例超过20%。
二、企业信用管理的不足和改进措施不过,从总体状况分析,目前我国企业的信用管理水平仍然很低下,大多数企业尚未全面认识企业信用管理的重要性,甚至对信用管理的概念都模糊不清。即使是那些建立了信用管理部门的企业,信用管理水平也很低下,企业普遍没有建立起系统、科学的信用管理制度。真正能够全面高效实施信用管理政策的企业不超过1%。企业存在的信用管理缺陷总结有以下几点:第一,企业管理层重视不够;第二,企业信用管理的地位仍然低下;第三,没有优秀的信用管理人员;第四,企业信用管理职能单一;第五,没有科学的信用管理制度政策。
因此,我国企业必须从以下六点继续加深企业信用管理制度建设。
1.编纂信用根本大法,制订信用管理政策
企业是否计算过,每年赊销额达到多大的规模,企业利润才能实现最大化?企业是否计算过,每月的赊销金额与现金流量的关系?我国企业极少对每月的赊销水平、坏账水平等进行统计计算,而这些都是完全可以推算出来的。由于企业没有短期和长期的计划,造成企业每阶段的赊销量都是盲目的。盲目的销售可能造成销售量过大,坏账大,逾期账款大,或者造成销售量小,市场畏缩,收益减小。因此,必须制订企业的信用政策,把企业的大政方针和各种管理措施作为制度认真执行。
2.改造企业组织结构,建立信用管理部门
目前我国企业的信用管理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业务部门主管赊销和收账,另一种是由财务部门主管赊销和收账。这两种方式都存在很多弊端。我国大多数企业都是采取业务部门一竿子插到底的业务模式,也就是说,业务部门或者业务人员在企业交易过程中,集联络客户、报价还价、谈判签约、组织货源、运输发货、质量确认、催账收账、客户服务于一身,是一个"全能"的角色,哪个环节都需要业务部门自己负责。
但是,正是由于这样业务模式,造成业务部门不能全身心地管理应收账款。账款管理十分松散和赢弱同时,业务部门负责赊销和收账,可能会出现内外勾结和腐败现象。我国也有一些企业采用财务部门主管账款追收的管理模式,但是普遍出现管理水平低下,业务萎缩的现象。西方企业都采取一种"三足鼎立"的组织结构形式,即单独成立一个信用管理部门,专职管理企业的信用销售。业务部门只负责联系客户和发货,财务部门只负责登记账目和融通资金,至于客户的信用状况、采用何种交易形式、放账的时间、收账步骤等,都是信用部门的事,与业务部门的财务部门无关。这样做分工详细、职责分明,每个部门只从事最熟悉的工作,相互监督和配合。
3.收集客户信息资料,建立信用评估制度
我国企业之间普遍缺少相互调查和评估的手段。碰到一个新客户,企业无从了解它的信用,只能通过同行侧面了解。对老客户也缺少调查和监控措施,企业界的一句名言就是"损失最大的,来自多年的朋友"。这种企业调查和评估机制的落后状态,一方面因为中国信用体系建设还不完善,另一方面是我国企业观念落后,不熟悉信用调查和评估的渠道和方法。西方企业内部都建立了客户的档案数据库,每个客户都有一个档案号,对新客户必须通过多种渠道调查,包括直接索取和间接调查;老客户则过一段时间复查一次,一般是半年一次。获得客户数据后,还必须把资料整理加工,为每一个客户评估出一个信用额度,按照评估的结论决定赊销方式。这种为每个客房"量身订做"的赊销模式,从源头避免了70%的信用风险。我国目前已经可以从多个渠道了解企业的信用状况,而且建立企业信用评估模型也并非很复杂,关键是企业内部是否能够规范执行。
4.建立全权保障制度,转嫁赊销信用风险
在绝大多数业务中,不论是内贸还是外贸,企业很少想到要去保障债权。保障债权就是要把风险业务转嫁出去,或者增加保障措施。比如,一笔收益丰厚但风险很大的业务,放弃意味着潜在利润的损失,签约则意味着信用风险巨大,而且通过信用调查和评估也无法确定,企业应该怎么做?这时必须运用各种债权保障手段,如企业要求客户自身提供的保障,信用服务机构、银行、保险公司、担保公司提供的信用保障服务等。一个优秀的企业,必须学会灵活选择和运用这些债权保障手段,即能够赚取利润,又可以规避风险。
5.建立账款管理制度,保证账款按期回收
欧美企业一直强调,"赊销货物是成本的增加,而只有收回账款才能变成利润",认为货物售出去到账款回收这一段时间,是重要的信用管理阶段,必须强化管理和规范管理。这些管理措施包括账期内货物收取确认、质量确认、客户信用跟踪、付款提醒和逾期分阶段催收、委托追收等方法。强化应收账款管理,一是防止客户形成不良的付款习惯。统计表明,8 4.6%的客户习惯性拖欠,如果加强管理,其中63.2%的客户能够立刻付款。二是及时察觉客户的信用状况变化,以便第一时间掌握情况,针对性地处理。三是争取最多、最快地追讨欠款,债务人总是将货款支付给压力最大的债权人。我国企业出现大量的坏账和逾期账款,与应收账款管理的落后有很大关系。
6.提高信用管理意识,培训企业全体员工
强化企业信用管理不是企业内一个部门或几个人的能够做到的,必须得到公司从领导层到基层员工各个层面的支持和配合。业务部门人员必须在业务的开始阶段,就向客户详细介绍企业的信用政策,避免不必要的误会和冲突,并严格按照企业制订的信用政策,了解客户的信用状况。财务部门在资金运做和账务管理中配合信用部门工作,认真作好账款和现金分配工作。信用中国打造中国信用监督平台法律部门认真审核合同条款,并配合信用部门追讨债务。信用部门在调查、审核、批准、保障、临近、追收等各环节按程序管理,管理部门定期检查各部门的信用执行情况等。所有这些工作,都必须要求企业员工具有高度的信用管理意识和知识,企业员工必须通过持续不断的学习,才能在实际业务操作过程中熟练掌握,认真执行。
企业信用管理,是一个立竿见影的管理措施,通过执行上述六项信用管理措施,企业的坏帐率、逾期账款率、现金流量、管理成本、利息成本、财务成本等方面都将得到巨大的改善,企业的综合实力和获利能力明显地提高。目前,各行业和各省市企业主管部门正在积极推广企业信用管理制度建设,可以预期,在今后五年内,我国绝大多数企业将设立信用管理部门,制订规范的信用政策,企业信用管理也将愈发蓬勃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