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0日  星期六
热门搜索:民主办会  规范运作  改革  服务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建设 >  品牌评价
郭铁成:迎接大众创新的时代
【添加时间:2015-05-06 】   来源:红旗文稿 分享:
         纵观人类五千年的文明史,创新一直属于少数精英的行为。但是今天,一个大众创新的时代正在向我们走来。对此,微软前首席技术官迈赫沃尔德12年前就有论述。他虽然没有提到大众创新,但却富有远见地指出,美国正进入第四代技术创新时代。这一时期的特点是,独立发明家或小团组发明家成为技术创新的主要力量,他们已取代公司并占据了主导。
         一、 从精英创新到大众创新的转变

在人类的早期,创新是个人的偶然行为。在一个偶然的时刻,由于一个偶然的事件,触发了某个聪明大脑的灵感,于是有了新发现和新发明,之后缓慢而持续地进入生产和生活。这些创新者都是少数知识精英。

工业革命以来,创新开始规模化,由公司组织和控制。公司建立专门的研发机构,雇佣大量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大规模地研发新的技术,以获取垄断利润。也有许多科学家和工程师得到风险投资,纷纷创业,开展集约化的研发。虽然工业时代的创新不是以个人的形式,而是以组织的形式存在,但同农业时代一样,这些创新者仍然是少数知识精英和技术精英。

在新旧两个世纪之交,人类开始全球化进程,社会经济形态发生了重大变化:投入的无形化,技术的智能化,结构的服务化。为了把这种新的经济形态与工业化的经济形态区别开来,人们用很多词汇来称呼它——“新经济”、“后工业经济”、“信息经济”、“知识经济”,最近用得比较多的是“第三次产业革命”、“新工业革命”,等等。不管如何称呼这种新经济,一个确定的事实是,在这种新经济形态下,精英创新正在转变为大众创新。

大众创新是一种分布式创新。创新者是一个个知识化的普通个体。他们有的需要到研发中心上班,但大多数不必到研发中心上班,而是作为互联网的结点独自坐在计算机前,或者作为一个互联网的终端位于各自的工作岗位。同时,这些个体又是创新伙伴团组,他们的网络遍布全球。这就是大众创新时代的场景。

二、 大众创新的基础条件

新经济为什么会造成大众创新,或者反过来问,工业化及其以前为什么没有造成大众创新?因为新经济提供了大众创新的基础条件,工业化及其以前的经济没有。大众创新的基础条件有三个。

第一,劳动力资源的知识化。任何创新,不管是低成本的还是高成本的,不管是个体的还是集团的,都必须是知识密集的。而知识主要来源于教育。在漫长的农业文明时代,只有少数人才能受到良好的教育,没有人人创新的知识基础。在工业文明时代,教育更加普及,生产更加专业化,受到义务教育的人成倍增长。然而,在工业文明的大部分时间里,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处于分离的状态,大多数工作岗位并不需要系统的专业知识,创新活动依然局限在少数专业人士的圈子里。

到了新经济出现的时候,劳动力资源大部分知识化了,这就为大众创新提供了知识条件。劳动力的知识化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二是全部劳动力能够即时学习。

我国劳动力的知识化程度还不高,但大专以上文化程度者已达7000多万,位居世界第一。特别是目前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经达到35%,劳动力的知识化程度进入加速期。与此同时,我国与发达国家一样,所有劳动力都具有即时学习的条件,而我国的优势是具有世界最大规模的互联网用户和移动终端用户。数据显示,中国拥有6.32亿网民,其中5.27亿人移动浏览。互联网普及率为47%。多家国际调研机构预测,2015年中国网民数量预计将跃升至8.5亿人。

第二,科研硬件的共享化。任何创新活动,特别是研发创新,必须通过科研基础设施、设备、仪器才能进行。要进行大众创新,大众就必须能够方便使用这些科研硬件。而在工业时代,科研设施、设备、仪器都是专属的,它们由大学、研究机构和大企业控制,由少数研发人员管理和使用,即使大众具有潜在的创新能力,也没有经济能力和技术能力使用这些科研硬件。

在新经济中,分享经济异军突起。所谓分享经济,就是把闲置的资源提供给需要的人分享,同时提供者也分享由此创造的价值。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的数据显示,目前全球分享经济的规模是150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可以增加至3350亿美元。从中国分享经济的发展来看,这个预测数字也许小了。

分享经济是从资金、物品、时间、房屋、汽车等闲置资源开始的,但其商业模式正在向科研领域延伸,科研硬件获得了向所有人开放的分享机制。既然人们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分享其他闲置的物品和服务,那么就可以分享科研基础设施、设备、仪器等科研硬件,甚至可以分享研发、设计等知识密集型的服务。

当前,我国形成了规模化的基础设施,建设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比较完备的科技基础设施体系。在建和即将启动的重大科学工程项目超过40项,中科院承担的我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正在部分地区呈现出集群化态势,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等研究实验基地仪器设备完备。

与此同时,我国也出台了科技资源共享的政策。上海市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已经开始科研硬件共享的实践。科研硬件的所有权、经营权、使用权分离,越来越多的单位积极加入到仪器共享的行列中来,特别是社会资金参与共享比例在逐年上升。目前以社会资金购置的大型仪器入网量所占比率,由过去的不足1%增至34.9%。

第三,互联网的广泛化。无论是劳动力的知识化,还是科研硬件的共享化,都涉及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不仅如此,由于互联网使大众发生即时的交互联系,产生了免费效应和增值效应,即边际成本向零趋近,边际收益向最大值趋近。这就打破了原有的市场格局和传统的商业模式,使得过去在技术上和经济上都无法进行的大众创新,变成完全可行的了。

首先,互联网使创意能够快速聚集和定型。创新者通过设计软件,把自己的创意概念化、方案化,在互联网与其他创新者互动,进而完成快速设计和研发,直至虚拟成型和3D打印定型,投入生产。

其次,互联网使资金变得丰富而便宜。互联网时代,资金靶标性增强,流动性增加,创新者在计算机前就可以获得投资、运营、孵化等一站式综合众筹服务,也可以点对点直接获得各种类型的创新投资,而且很多投资者就是创新者、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

再次,互联网使生产变得简单、直接。创新者在计算机前就可以把创新产品的制造众包出去,在世界任何地方分布制造。所谓众包,就是把创意设计发到任务众包平台,由其他拥有生产技能的个人、团队或制造商来承包完成。目前,使用这种平台的创新者、生产者正在快速增加。

最后,互联网使市场变得具体、确定。很多消费者和企业等集团用户,本身就是投资者、生产者和创新者;即使不是创新者,市场用户也在一开始就进入创新项目,这就使得供给端可以获得具体明确的订制需求,需求端可以获得明确的功能、质量和规格信息,供给与需求出现重合效应,使创新完全发生在明确的市场之中。

三、大众创新的主要形式

大众创新的主要形式有四种。第一种形式,设计与开发。这是服务业创新的主要形式,也是三次产业都具有的普遍创新形式。本来,设计在工业时代就存在。但在工业时代,设计是研发的一部分,位于研发的末端,是为了研发而进行的设计。现在,设计则从研发中分化出来,实现了产业化和社会化。

这里的设计是创意的概念化和概念的操作化,它的基础是建立在专业知识之上的系统理念。创意设计对企业来说是非常便宜的,大部分投入是公共教育投入,但企业收益却往往很大。

第二种形式,设计与研发。设计原来是围绕研发而进行的,现在虽然它还是经常围绕研发进行,位于研发后端,但更多时候它位于研发之前,围绕设计进行研发。就是说,现在大量的研发是为了实现新的价值观、新的理念和新的愿景,而工业时代和后发国家,研发主要是为了解决关键技术、核心技术,然后才涉及设计。

通过互联网从事设计与研发活动的人,被称为创客。无论是在世界还是在中国,创客们通过线上和线下的社区进行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同时在传统的企业里,研发中心既是研发平台也是设计平台,研发人员也创客化了。

第三种形式,改进与研发。这种研发形式是工业时代典型的创新形式,即为了改进技术效率而进行研发。在新经济中,这种研发依然存在,但变得更加普遍,从事研发活动的人越来越多。

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企业内部的研发等创新活动逐渐与生产分离,建立了大批的研发型的法人公司或集团,研发外包业务也迅速开展起来。与此同时,创新也从科研中分离出来,许多大学教师成立研发型的公司,专门从事面向生产的研发活动。这就使更多的人进入了研发领域,企业研发的边界变得模糊,无边界研发成为一种趋势。

第四种形式,技能与更新。工业时代的生产是“刚性”的,即它是标准化、流水线式的大批量生产。在新经济时代,这种标准化的简单生产,将逐渐被智能化的机器人取代,而劳动力则更多从事具有创新性的工作,生产多品种、小批量、个性化的产品。这就带来了劳动力本身的创新形式,即技能的多元化和不断更新。

新经济形态的生产是柔性生产。柔性生产是以柔性制造技术为基础的有机系统,主要包括柔性制造系统(FMS)、柔性制造单元(FMC) 、柔性制造线(FML) 、柔性制造工厂(FMF) 等,还包括柔性组织、柔性管理、柔性经营、柔性服务等内容。据统计,迄今为止,国际上以柔性制造生产的制成品,已经占到全部制成品生产的75%以上。

四、调动和激发大众创新的积极性

自主创新不是少数人的事业,而是千百万人的事业。自主创新属于全体中国人民,必须调动和激发大众创新的积极性。

第一,系统解决大众创新带来的政策挑战。大众创新为创新政策带来了一系列挑战。开源创新带来的知识产权保护和使用问题,众筹、众包带来的信用和投资风险问题,分布式制造与3D打印带来的产品质量和性能问题等,都需要在创新政策上予以关注,适时建立与大众创新匹配的政策体系。

第二,通过政府采购支持大众创新。可以采取政府公共采购的形式,也可以采取政府搭台企业和消费者采购的形式,购买大众创新产品。需求者在采购平台发布对产品创新的需求信息,投资者发布创新项目征集信息,大众创新者发布创新期货供给信息,开展创新产品公共订制采购、创新期货公共采购。

第三,促进大众创新与实体经济的融合。降低创客和企业开源创新交易成本,为创客和创客创业提供便宜的设施、水电、道路、交通和场所以及实体创业孵化服务,支持实体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参与众筹、众包和分布式制造,加速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融合,提升中国制造水平。

第四,把大众创新的机制引入国家创新计划。大众创新集创新者、投资者、生产者、消费者于一体的创新模式,对于国家创新计划体系改革具有重要意义。这就是,采取公私合作(PPP)的模式,以企业用户为主体,研发、生产、经营一体化,把国家需求转化为企业需求,同时把企业需求转化为国家需求,国家、企业和社会资金共同投资,共担风险,共享收益。

(作者:创新中国智库首席专家) 

京ICP备14027375号-1    版权所有: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    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   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