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上半年,作为新一轮国企改革的突破口,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备受关注:第一批混改试点企业动作频频,第二批试点企业纷纷上报混改方案,第三批试点的遴选工作着手启动。据记者了解,第三批试点将在前两批19家中央企业混改试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范围,地方国企被首次纳入混改试点范围,军工等领域将成新一轮重点。
业内人士认为,按照以往国企改革的惯例,上半年重在计划,下半年重在落实。因此,下半年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将进一步深化。
垄断领域混改将步入深水区
国企第一批混改试点开始于2016年9月28日。这一天,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刘鹤主持召开专题会,研究部署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相关工作。会上东航集团、联通集团、南方电网、哈电集团、中国核建、中国船舶等中央企业和浙江省发展改革委负责人就列入第一批试点的混合所有制改革项目实施方案做了详细介绍。此后,国企混改进程一直备受瞩目。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在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民航、电信、军工等领域迈出实质性步伐”。这是继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混合所有制改革定位为“国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后,中央再次对混改提出明确要求。
有专家指出,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国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而关键领域的突破则对混合所有制改革继续深化至关重要。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表述由去年的“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升级为“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这意味着,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取得的改革成效基础上将进一步加快改革。一方面,会加大覆盖面,更多的企业纳入混改的范畴,另一方面,则要在重要领域,尤其是垄断性领域加大改革力度,加快落实改革方案。
为什么七大垄断领域会被列为混改重点?刘鹤在去年的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专题会上就曾提到,“在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民航、电信、军工等关系国计民生和经济安全的重要领域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表明了推进这项改革的决心和信心。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开放竞争性业务、破除行政垄断、打破市场垄断,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网运分开、特许经营等。允许乃至引入更多的非公资本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实现改革任务可探索的有效途径。”
一家央企的高管告诉记者,“混改一直是国企改革中‘难啃的骨头’,但无论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还是全国两会、地方两会,都将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列为当前国企改革的重点,并明确提出将在七大垄断性领域迈出实质性步伐,这表明了中央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决心。”据该高管介绍,他所在央企也属于七大重点领域的企业,虽然还未被纳入混改试点企业名单,但早就开始了混改尝试,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下一步,关键领域的混改还将步入一个新的阶段。
军工领域是混改重点
3月31日,国家发改委召开改革专题会议。国家发改委政策研究室主任兼新闻发言人严鹏程表示,国企混改从行业领域看,涉及配售电、电力装备、高速铁路、铁路装备、航空物流、民航信息服务、基础电信、国防军工、重要商品、金融等重点领域,特别是国防军工领域较多,至今已有7家军工企业参与混改。
事实上,军工企业的混改风确实刮得很猛。1月初,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开启混改大幕。兵工集团在其发布的《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关于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指导意见(试行)》中提出26条意见。
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认为,兵工集团的混合所有制改革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资产证券化。二是科技型的企业可以采取员工持股的方式。第三,混改更大的空间是非核心业务可以采用军民融合的方式,鼓励社会资本参股。民营企业将通过外延式并购和业务合作等方式参与军工行业。
此外,中国兵器装备集团也制订了军工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初步方案,确定了4家试点单位,并在上市公司长安汽车中推行中高管持股试点,为下一步推行股权激励和核心员工持股积累经验。同时,开展军工资产证券化的研究和论证,探索实施汽车产业股权激励计划。
中国核建旗下公司今年上半年也逐步推进混改:1月,中核新能源与6家新的战略合作伙伴签署协议,引资额达12亿元;2月,中核新能源混合所有制改革股东大会召开;3月中国核建旗下江河股份在新三板挂牌,成为集团第一家实现核心员工持股的公司。
华泰证券分析认为,混改是国企改革所有方案中最能解决国企痼疾的方案,因此,去年第一批央企混改试点以来,混改一直是国改方向最大的看点;而军工混改则是混改七大重点领域最有市场空间的方向,堪称“王冠上的明珠”,特别是军民融合委员会成立之后,相关立法有望提速,军工企业引入社会资本将“有法可依”。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下半年军工领域或成混改的主战场。
民航或成混改标杆
6月19日,中国东方航空集团公司旗下的东方航空物流有限公司,与联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普洛斯投资(上海)有限公司、德邦物流股份有限公司、绿地金融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等四家投资者,以及东航物流核心员工持股层代表,在上海正式签署增资协议、股东协议和公司章程。
根据协议内容,东航物流将实现股权多元化,东航集团、联想控股、普洛斯、德邦、绿地、东航物流核心员工将分别持有东航物流45%、25%、10%、5%、5%、10%股份。
东航集团总经理马须伦表示:“混改以后我们吸收民营资本进来,真正建立市场化的内部机制,使企业进一步增强活力。”
其实,三大航空央企都有混改动作。中国国航前副总裁樊澄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国航已有混改实质性动作,未来可能还将推动航空与飞机维修、地勤等两大方面进行市场化转型。
今年3月,南航宣布引入美航投资,也被认为是其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一次“有益尝试”。
而作为第一批被点名试点的企业,东航具备较为丰富的混改经验。
2015年10月,东方航空与达美航空签署协议。根据认股协议,达美航空投资约34.89亿港元认购东航H股4.6591亿股票,占认股后H股股本的10%,占总股本的3.55%。入股后,达美航空将成为东方航空除集团及关联公司外的第一大外部股东。
2016年4月,东方航空又在上海宣布与携程达成战略合作,携程以30亿元定增东方航空。双方将在业务、股权、资本市场等领域开展全方位的合作。
李锦认为,东航物流混改带来了五点标杆意义。一是实现了企业自主、市场化运作,而非由上级来指令。二是处在市场化进程比较充分的物流领域,因为东航物流的经济窘迫而产生倒逼改革的可能性。三是推动产业链条向中高端发展。四是改革目标明确、系统、深刻,抓准了积累资本、增强活力、公司化治理、市场化经营四个点。五是员工持股“硬骨头”的啃下。10%、3000万等关键数字,证明此次东航物流混改并非止步于表面,而是触动深层次的改革。
“可以说指向具体、思路清晰、路径明确、结构合理。目前多处国企混改都还在等待批复、拿出方案的阶段,一些经验试点历经3年都还未成型。此次东航走出了第一步,而且是垄断行业企业里的第一步,对未来其他国企混改的引领将起到火炬的作用。不仅点亮国企混改领域,而且指明方向。”李锦撰文指出。
电力混改势在必行
无论是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还是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在提及混改七大领域时,电力都是位列混改之首。
有证券分析师认为,国资委、发改委等多方表态将加快推进电力行业等领域的重组,这将促进电力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几大电力企业都在将混合所有制改革列为今年的重点工作。如,南方电网在《南方电网公司关于2017年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中,明确了今年公司主要做好的6项工作:分类推进企业改革;着力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积极做好深圳前海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项目;深入开展瘦身健体提质增效;持续深化劳动、人事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扎实推进职工持股企业改革。
国家电网推出以混合所有制方式开展增量配电投资业务、交易机构相对独立运作等多项重点改革举措。
哈电集团探索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具体模式和途径。3月,哈电集团与GE就重型燃机合资项目签署协议,共同推进重型燃气轮机在中国本土化的研究制造,这是推进混改的重要途径。
据了解,国资委、发改委等多次表示,将加快推进煤电行业、重型制造装备行业、钢铁行业等领域的重组,推动解决产能过剩问题。2017年4月底,发改委再次在会议中强调,要鼓励发展煤电联营,深入推进煤电一体化、煤焦一体化、煤化一体化等产业融合发展,鼓励不同所有制的企业相互参股,发展混合所有制。
业内人士认为,电力央企数量较多,覆盖面广,行业集中度提升空间较大。无论是政策上还是现实需求,下一步混改力度将逐步深化。
混改仍有难题亟待破解
7月14日,中国联通发布公告显示,联通集团报送的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方案已在日前得到国家发改委批复,提请继续停牌1个月。
作为首批混改试点企业,中国联通的混改进程并不算快。通信行业人士指出,中国联通希望混改的力度更大,但是与监管部门的协调难度较大。
联通董事长王晓初就曾表示,联通的混改牵涉的部门很多,需要与十个部委沟通,很多部委沟通都是他亲自跑的,难度还是不小,但希望越快越好。
“国企混改进程慢,中国联通并不是一个孤例。很多企业有较强的混改愿望,但是受制于体制机制障碍,显得当前混改成效并不显著。比如,有的企业还没有完成公司制改革,行政色彩过于浓厚,企业自主权相对较小,积极性不高,造成混改进度缓慢。这也是有的专家认为混改太慢的一个重要原因。”铁路行业一家国企高管向记者解释。
近日,国家开发投资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王会生在署名文章《把混合所有制改革作为国企改革重要突破口》中指出,国企混改要突破“甩包袱”心态,在改革发展潜力大的领域深入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
他认为,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混合所有制改革要“在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民航、电信、军工等领域迈出实质性步伐”。这些领域都属于民营资本参与意向较高的领域,能够吸引民营资本广泛参与,改革发展潜力巨大。但如果国有企业抱着“甩包袱”的心态,只将前景不好、需要调整退出的资产拿出来参与混合所有制改革,不仅不利于激发民营资本的参与热情,也难以深入推进改革。
此外,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认为,当前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最大的障碍在于:从国有股东的角度看,国有企业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有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担忧;从非国有股东及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角度看,也有对权益受到侵犯的担忧。如果缺乏在产权、市场、公司治理等各方面的法律制度保障,这种担忧就难以消除,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也就无法实质推进。
黄群慧建议,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不能忽视改革要以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和完善为前提,需有一个从试点到法律制度建设的稳步推进的过程。因此,混合所有制改革必须试点先行,在试点中不断探索完善法律制度,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才能够全面实质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