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陈清泰文集》出版暨企业改革政策历史回顾座谈会”在中国企业联合会举行。座谈会汇集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改革的领导者和组织者、政策制定者和推动者、企业改革先行实践者,他们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改革政策制定和重大决策产生的亲历者和见证者。全国政协原副主席、中国企业联合会和中国企业家协会会长王忠禹以视频方式出席座谈会并讲话,中国企业联合会和中国企业家协会党委书记、常务副会长兼理事长朱宏任主持会议。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会长、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宋志平受邀参加并在会上发言。
非常感谢受邀参加今天的会议,刚才听了各位老领导讲的很有感触。清泰主任是我的老领导,我工作过的北京新型建筑材料总厂过去隶属国家经贸委管理的国家建材局,90年代我在那儿做了十年厂长。看了清泰同志的文集真的有很多感受,今天很多国企领导干部都应该抽时间认真看一看。
国企改革是继承和发展的过程,我们要知道过去从哪来?今后向哪去?知道过去这些老领导、老前辈所做过的艰难改革、创新和探索,这些都非常重要。历史是连续的,我们能有今天,恰恰是因为在座很多领导,带领着大家走过那些非常艰难的历程。《陈清泰文集》既是改革史,也是思想史,它的出版意义重大,我会认真地学习。前不久邵宁主任出了一本改革的回忆录,给了我签名版,我也认真看了,每次阅读都有很多感触。
我想讲几个节点的故事。
第一,1993年我在北京新型建筑材料总厂做厂长,只有36岁。当时国有大型企业的管理缺少市场化意识。1994年全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工作会议召开,确定在百户企业进行试点,让企业成为市场的主体,明确法人财产权,北京新型建筑材料总厂也是百户试点之一,我是亲身的经历者。因为这场改革,清泰主任几次到北京新型建筑材料总厂,给中层干部做动员,他当时说的两句话,“要做改革的尖刀班和排头兵,国企改革是一场脱胎换骨的变化。”我今天还记忆犹新,可见改革之艰难。我记得给清泰主任汇报试点方案的时候,清泰主任和我说,志平这个方案很好,不只是成立了国有独资公司,关键还有上市的安排。北京新型建筑材料总厂后来上了市,就是现在的北新建材。今天回过头来看,当时北京新型建筑材料总厂位于北京的老工业区,周围的那些企业基本都倒闭了,留下北京新型建筑材料总厂这一家,恰恰是因为那场改革救了这家企业。现在很多国企发展得不错,其实都是改革的幸存者,都是因为改革才活了下来。
第二,1997年我跟着清泰主任去参加达沃斯论坛,当时代表团五个人中,我是唯一的企业代表。清泰主任在那儿做了演讲,向与会代表讲解了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原则立场和意义,讲得非常好。会议代表们就下一个经济热点是哪里做表决,其中90%的代表认为是中国。向外界介绍中国国企的改革也是意义重大。
第三,党的十八大以后,清泰主任到中国建材听取我们的汇报,随行的还有吴敬琏同志。我当时汇报的内容主要是关于混合所有制,清泰主任对我们的改革非常支持,给予了悉心指导,还鼓励了我。我记得当时他说,志平是同在改革这个战壕的战友,这么多年他还在改革一线。我回到家很感慨,邵宁主任也曾说我是国企改革的一员老将,我这么多年确实一直在企业里坚守。
我本人开始写书,也是受清泰主任鼓励。他对我说,要写几本书,中国的企业和企业家不能总是从零开始,这些话对我是很大的鞭策。我的第一本书是2011年出版的《包容的力量》,后来又陆续出了十几本书。清泰主任还亲自为我的《经营方略》和《问道改革》两本书作序,给了我很大的鼓励。清泰主任曾送给我一本他写的书,书的扉页上写了一段话,“志平,这是我们共同的心血。”他的那种谦虚、格局,真的让人非常感动。
清泰主任是第一届中国上市公司协会的会长,我现在是第三届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我当选协会会长后,第一件事就是请教清泰主任该怎么做,清泰主任给我讲了讲,我也看了他做会长时的讲话,清泰主任当时讲还是要市场化,开门办好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他和我说协会是一个好平台,志平要把它办活跃了。我做了四年会长,这个协会目前比较活跃,办得还不错。
《陈清泰文集》我们大家要认真学习,推荐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和中国上市公司协会的同志们、国企的干部们要好好读,同时希望民企干部也要好好地读、好好地学习,实际上国企、民企大逻辑是差不多的,管理方面的东西都应该学习。我们不能辜负清泰主任把这么多文稿汇集起来编写这本书的苦心,大家共同学习,把企业做好。
谢谢大家!
根据现场发言整理